视点:“先证后核”真的适合防水行业吗?
信息来源于:发布时间:2017-08-24 16:12:17
《涂料周末第66期文字精华版》“先证后核”真的适合防水行业吗?
文|梁华婵
最近啊,浙江出台政策,自8月1日起,浙江省对建筑防水卷材等17类工业产品实施“先证后核”行政审批程序。只要企业做出符合生产许可证发证全部要求的承诺,质监部门当场发放生产许可证,再通过证后监督的形式对获证企业进行核查,实现审批效率提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行政审批新模式。甚至啊,企业可以网上在线申报,审批后快递送达,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即可拿证,真是十分便捷。
“先证后核”的审批模式最早于2014年06月在浙江宁波开始试点, 随后逐渐扩大规模,在浙江、江苏、湖北等等地区也逐渐推广开。对生产企业来说,“先证后核”确实是非常好的政策,以前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行政审批存在发证环节多、办证周期长等等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企业拿到生产许可证可能需要60个工作日,所以企业反映非常强烈,现在最快半个小时就能拿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在看咱们涂料行业来说,这两年环保抓的是一天比一天严,一些涂料企业到了换证的阶段,却因为各种因素迟迟拿不到生产许可证而被迫停产,尤其是生产“油性漆”的企业,为了一纸证书真是费尽周折。如果能在涂料行业实行“先证后核”,不知道多少涂料老板要乐开花了。虽然这个政策还没有在涂料行业施行,但精简审批流程的趋势是好的,相信未来也能惠及涂料企业,所以咱们这里先给政府部门一个大大的赞。
但是话说回来,小编觉得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先证后核”,精简审批流程,确实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对成熟行业是非常好的,可是针对相对混乱的防水行业,小编觉得还是有些欠妥。
我们知道,针对目前防水行业因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导致市场无序竞争这一现状,国家对防水卷材生产企业一直推行的都是生产许可证制度。起初,生产许可证的管控由国家层面来负责,如今权力已下放到省级部门。由于各省的管理尺度并不统一,生产许可证管理总体来讲已经是放松了,这也成了近年防水企业数量猛增的原因之一。
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很容易导致一个行业的恶性竞争,直接表现就是劣质产品和非标产品的泛滥。按理说,国家标准是企业生产相关产品所要达到的强制性最低标准,防水卷材亦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是在防水市场上,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国标反而已经成为了最高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无证的有500多家。并且产品中有70%都是“非标产品”,也就是说即使是有生产许可证,也会因利益而生产非国家标准的产品并且用于施工。这也就不难理解,年产值千亿元的小防水行业会有60%的落后产能。
所以,小编斗胆认为,本来是提升行业门槛,抑制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在“先证后核”审批模式下,可能会失去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不法企业快速获得生产资料的便利途径。
当然,“先证后核”模式下,企业拿证后,审批部门会组织严格的现场核查,获得许可证却没有履行承诺的企业将为自己的不诚信承担更严重的后果。质监部门不仅会撤销许可证,还会将其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在一定时间内进入行业生产领域。但是,目前的状况是,绝大多数防水企业都有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只是为了利润主动去生产非标产品而已,所以通过现场核查,那还不是小意思。因此,相对于“先证后核”精简审批程序,我认为规范防水市场,严格打假,才是重中之重。
——
梁华婵,资深涂料行业新闻从业者,隶属于《涂料经》新媒体矩阵。
来源:涂料经